從1920年代愛爾蘭漁民頭上那頂用于遮陽擋雨的漁夫帽,到Coco Chanel女士用于搭小黑裙與珍珠項鏈的優雅漁夫帽,這一經典的時尚單品實現了質的蛻變。而最近的Burberry 2015春夏男裝秀仿佛要把這百年經典重新推上時尚的浪尖。
除了Coco Chanel經典的漁夫帽形象,我們印象最深刻的要數李安執導的經典電影《色·戒》中,王佳芝頭上那頂象征著“自由與獨立”的漁夫帽。
佳人頭戴一頂褐色漁夫帽,搭配瀟灑長款風衣,盡顯超凡脫俗的氣質。雖然早在公元前就有漁夫帽的影子,但其真正起源還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愛爾蘭漁民用于遮陽擋雨的那種邊緣窄小的軟滌綸帽子。漁夫帽英語為Bucket Hat,直譯則是“水桶帽”的意思,是男女款式皆相同的帽類。它不像棒球帽有長長的突出前緣,只有一圈略成梯形的遮陽邊緣,可以蓋得很深。到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英國皇室貴族在度假、垂釣時開始競相推崇佩戴漁夫帽——至今它仍舊是愛爾蘭傳統服飾中的一部分。
而在以色列獨立時期,漁夫帽也有它的演進方式。當時的以色列戰士將阿拉伯式的頭巾用于遮陽擋熱,但后來他們希望能與阿拉伯戰士區分開來,因此將猶太教小帽加大,變成了類似漁夫帽的樣子。在以色列語中,這種帽子名為kova tembel,有“傻子帽”的意思。今天的以色列部隊依然使用這種帽子,多為草綠色,多數以色列人將其視為自由與獨立的重要象征。
在不同的國家地區,漁夫帽都有著不同的擁躉,象征著不同的意義。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瑞典,漁夫帽非常盛行,受到不少作家與文學家的追捧,是一種文藝的象征。成名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饒舌先驅Kurtis Blow也在嘻哈風格的打扮中融入了漁夫帽作為重要元素。
可以說,從出現至今,漁夫帽與勞動人民、皇室貴族、軍事文化、文學文化乃至流行文化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而在時尚界,它也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作為一款經典的時尚單品,有沉靜的時期,但從未退出過潮流。 早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永遠的時尚先驅Coco Chanel已經先于當時的皇室貴族,開始嘗試這種休閑優雅的漁夫帽,引領新潮。以至于在之后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西方名流界的基本配備是一件香奈兒的夾克外加一頂優雅的漁夫帽。如今,漁夫帽作為一種時尚元素,不時出現在國際四大時裝周的秀場上,譬如CHANEL2009的早春度假系列、Oscar de la Renta 2013的秋冬系列、Ralph Lauren 2014的早春度假系列等等。而當前最受熱議的,當屬Burberry 2015春夏秀——伴隨著樂壇新晉創作歌手Benjamin Clementine現場演繹的鋼琴曲,帥氣的國際模特每人頭頂一頂漁夫帽穿場而過、藍色、黃色、綠色……明媚又時髦,整場秀沉浸在輕松休閑而又浪漫的氛圍中??梢灶A見,在明年的早春,說不定會更早,我們就能在店里見到大熱的同款漁夫帽。
轉自:http://news.eelly.com/content-95-166702-1.html